蜱危害及防治技术

2014-06-30 16:25
138

蜱危害及防治技术

蒋洪

(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

   近期传媒广泛报道蜱传疾病,成为突发卫生事件,本人查阅了相关资料,结合自身研究,综述如下。

(ticks)包括硬蜱科、软蜱科和纳蜱科科,硬蜱科的蜱种通称为硬蜱,软蜱科的蜱种通称为软蜱。世界已知约850余种。我国已记录硬蜱科有102(亚种),广泛分布。

一、        蜱的生物学习性

蜱类栖息在陆地各样的自然景观,因种类而异。蜱蜱多白天活动,生活在森林、灌木丛、开阔的牧场、草原、山地的泥土中等,在草茎顶端等待宿主。如全沟硬蜱栖息于低温高湿的针阔混交林带,多聚集在小路两旁的草尖及灌木枝叶的顶端等待宿主。软蜱多夜间活动,栖息于家畜的圈舍、野生动物的洞穴、鸟巢及人房的缝隙中。如乳突钝缘蜱通常栖息在中小型动物的洞穴、岩窟及住房的缝隙中。蜱的活动范围不大,一般为数十米。

蜱发育过程分卵、幼虫、若虫和成虫四个时期。成虫吸血后交配落地,爬行在草根、树根、畜舍等处,在表层缝隙中产卵。产卵后雌蜱即干死,雄蜱一生可交配数次。卵呈球形或椭圆形,大小约0.51mm,色淡黄至褐色,常堆集成团。在适宜条件下卵可在24周内孵出幼虫。幼虫形似若虫,但体小,有足3对,幼虫经14周蜕皮为若虫。硬蜱若虫只一期,软蜱若虫经过16期不等。若虫有足4对,无生殖孔。再到宿主身上吸血,落地后再经14周蜕皮而为成虫。硬蜱完成一代生活史所需时间由2个月至3年不等;多数软蜱需半年至两年。硬蜱寿命自1个月到数十个月不等;软蜱的成虫由于多次吸血和多次产卵,一般可活56年至数十年。

蜱的幼虫、若虫、雌雄成虫都吸血。宿主包括陆生哺乳类、鸟类、爬行类和两栖类,有些种类侵袭人体。多数蜱种的宿主很广泛,例如全沟硬蜱的宿主包括哺乳类200种,鸟类120种和少数爬行类,并可侵袭人体。这在流行病学上有重要意义。硬蜱多在白天侵袭宿主,吸血时间较长,一般需要数天。软蜱多在夜间侵袭宿主,吸血时间较短,一般数分钟到1小时。蜱的吸血量很大,各发育期饱血后可胀大几倍至几十倍,雌硬蜱甚至可达100多倍。

蜱在宿主的寄生部位常有一定的选择性,一般在皮肤较薄,不易被搔动的部位。例如全沟硬蜱寄生在动物或人的颈部、耳后、腋窝、大腿内侧、阴部和腹股沟等处。微小牛蜱多寄生于牛的颈部肉垂和乳房,次为肩胛部。波斯锐缘蜱多寄生在家禽翅下和腿腋部。

二、        蜱的直接危害:蜱瘫痪

蜱在叮咬吸血时多无痛感,叮咬部位可造成局部充血、水肿,还可引起继发性感染。某些硬蜱和软蜱在吸血过程中涎液分泌的神经毒素可导致宿主运动性纤维的传导阻滞,引起上行性肌肉麻痹,可导致呼吸衰竭而死亡,称蜱瘫痪(tick paralysis,TP)

某些硬蜱在叮刺吸血过程中唾液分泌的神经毒素可导致宿主运动性纤维的传导障碍,引起上行性肌肉麻痹现象,引起呼吸衰竭而死亡,称为蜱瘫痪(tick   paralysis),此类蜱国外称之致瘫蜱(paralysis tick)。

蜱瘫痪临床表现为急性运动神经瘫痪,如果体表刺叮的蜱未能发现和去除,病症将逐渐加重直至死亡。这类由蜱刺叮人体时唾液中含的毒素引起的蜱瘫痪发病国内外均有记载,并不罕见。

引起蜱瘫痪的刺叮部位与普通的蜱叮咬没有差别,发病有4-6天的潜伏期。潜伏期内患者坐立不安、急躁。蜱瘫痪症状前24小时首先是急性逐渐加重的运动神经瘫痪(Landry type),通常以下肢无力,几小时后继而跌倒、肌无力引起运动失调,甚至演变成真正的运动失调症。最终颅神经失调引起语音障碍、吞咽困难,发展成为延髓性麻痹、呼吸呼吸衰竭,乃至死亡。儿童患者另有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呕吐等症状。蜱通常在患者头部或颈部、耳后等部位发现,移去蜱后,症状很快消失。

当前广泛报道的蜱传疾病据分析,应为蜱刺叮后引起的蜱瘫痪,由于没有相应的医学知识,未能及时移去叮附在患者体表的蜱,致使神经症状逐渐加重,直至死亡。

三、        蜱的间接危害:生物性传播流行病

蜱传播的媒介疾病(tick-borne disease, TBE)主要有森林脑炎、新疆出血热、蜱媒回归热、莱姆病、Q热、北亚蜱传立克次体病等。

森林脑炎是一种由森林脑炎病毒引起的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为森林区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我国主要的病媒蜱种为全沟硬蜱,病毒在蜱体内可长期保存,可经各变态期及经卵传至下一代或第三、四代,并可在蜱体内越冬。本病多发生在58月,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和吉林两省林区,患者主要是伐木工人。此外,四川、河北、新疆、云南等省和自治区也有病例发生。

新疆出血热是一种蜱媒急性传染病,是荒漠牧场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病原为一种蜱媒RNA病毒。疫区牧场的绵羊及塔里木兔为主要传染源,急性期病人也可传染。传播媒介主要为亚东璃眼蜱,病原体可在蜱体内保存数月,并经卵传递。本病除经蜱传播外,羊血经皮肤伤口,及医务人员接触急性期病人新鲜血液后,也可感染发病。在我国流行于新疆,患者主要是牧民,发病高峰期为45月份。

蜱媒回归热又称地方性回归热,是由钝缘蜱传播的自然疫源性螺旋体病,不规则间歇发热为其主要临床特征。我国新疆有该病流行,其病原体,在南疆村镇型的为伊朗包柔氏螺旋体(Borrelia   persica),乳突钝缘蜱为传播媒介;北疆荒野型的为拉氏包柔氏螺旋体(Blatyshevyi),特突钝缘蜱为传播媒介。病原体可经卵传递。乳突钝缘蜱可经卵传递8代,并能贮存14年。动物传染源主要是鼠类,病人也可作为本病的传染源。

莱姆病在我国是1985年夏在黑龙江海林县林区首次发现,病原体是伯氏包柔螺旋体(Bburgdorferi)。它是一种由硬蜱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好发于春、夏季。我国主要媒介是全沟硬蜱,某些野生小型啮齿动物为贮存宿主。本病分布广泛,在五大洲20多个国家都有病例报告。我国已证实有20省、市、自治区有本病流行。

Q热病原体为贝氏立克次体(Coxiella  burneti)。本病临床特点为起病急骤。常在野生动物(啮齿类)与家畜之间传播流行,牛、羊为人体Q热的主要传染源。感染方式主要由呼吸道吸入传播,也可通过消化道及蜱的叮咬、粪便污染伤口而感染。病原体能在蜱体内长期存在,并经卵传递,如乳突钝缘蜱可贮存病原体210年。本病分布遍及世界各地,在我国已有十几个省、市、自治区证实有Q热存在。在流行区已发现微小牛蜱、亚东璃眼蜱和铃头血蜱(Haemaphysalis   companulata)自然感染。

北亚蜱传立克次体病又称西伯利亚蜱传斑疹伤寒。病原体为西伯利亚立克次体(Rickettsia   sibirica)。小啮齿动物为主要传染源,草原革蜱为其主要媒介,边缘革蜱(Dermacentor   marginatus)也能传播。病原体可经卵传递,在蜱体内可存活2年。病原体可通过蜱的叮刺或蜱粪污染而感染。我国新疆、内蒙、黑龙江有本病存在。

值得注意的是,蜱不仅能传播一些细菌性疾病,如鼠疫、布氏杆菌病、野兔热,还可以长时间保存一些病原菌,并经卵传递。例如鼠疫杆菌在草原革蜱成虫体内可保存509天,成为在自然界中保存某些病原体的重要宿主。在自然条件下蜱完成生活史所需时间可因环境条件延长至35年或更长,作为自然疫原性病原体的保存宿主,并能经变态、经卵传递,蜱具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

四、 蜱传疾病等虫媒病重现的因素

环境变迁的因素 由于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转移,植被覆盖率大大提高,城市绿地同时大面积增加,城乡环境的变迁扩大了蜱的栖息地。植物保护施用的高毒、剧毒农药量减少,蜱螨等虫媒种群回升。

气候变暖的效应  全球气候变暖使的蜱的分布区扩展、活动期延长,从森林、草原、湿地延伸到人居环境周围,每年刺叮人血的时间也延长。

虫媒病易感人群增加  旅游休闲等或外活动的兴起增加了人群接触蜱螨等媒介的几率。卫生条件的提高使得从儿童期开始人群就不再接触众多的医学节肢动物,免疫力降低,敏感体质增多,人群易于感染虫媒病。

诊疗技术和公共卫生体系的完善和信息发布的迅捷使得原本并不引起人们注意的媒介害虫和虫媒病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五、        蜱及蜱传疾病的防控

蜱传疾病(tick-borne disease, TBE)与蚊媒病等其他虫媒病一样,危害人的历史与人的历史一样长,是生物界演化的结果。蜱传疾病目前在全世界,无论是发达国家或发展中的国家都有发生。蜱的活动范围很小,蜱传疾病的危害性远远小于蚊媒病。人类对新发的疾病有个逐渐认识的过程,自然界包括人类疾病未解之谜很多,对新发疾病不必恐慌。对未分离出病原体、未充分了解的新发流行病,并不意味不能防控。

当前蜱传疾病,是可防可控,关键是个人建立良好的健康行为,政府建立虫媒病防控机制。个人防护的原则是尽量减少到草丛中活动,如果在蜱活动高峰期或蜱传疾病流行期必须到草丛茂密处或下田,可以穿高帮鞋、长裤长袖衣服,喷洒涂抹驱避剂(常用的驱蚊剂即可)。农村或城市养宠物的房间做好环境卫生,有条件的家庭在墙壁上作一些放虫药物喷洒处理。牛羊、宠物要定期口服或注射防体表寄生虫的药物。发病季节对人居环境周围的绿地进行杀虫处理,可选用环卫乐等外环境卫生杀虫剂进行滞留喷洒。农村室内可以采用烟剂熏杀、墙壁滞留喷洒的措施,防制处在吸血活动期的蜱成虫、若虫和幼虫,同时捕杀人居环境中的鼠类、野猫。牲畜、宠物可以口服或注射防制体表寄生虫的药物,驱除蜱叮咬。发现人体表有虫子吸附,小心除去,切忌挤压破碎虫体。

基层临床医生需要加强对蜱传疾病等虫媒病的认识,要想得到、会查询。国家要建立虫媒病预警机制,设立易于查阅、通俗易懂的网上健康教育资源库。在高度流行期加强监测,及时披露,警示社会。

在现代城市中,媒介生物传播的疾病将长期存在,并且会有新的传播模式。新发和重现的虫媒病将是人类健康的新挑战。专业有害生物管理公司需要抓住社会对媒介生物和虫媒病关注的机遇,更新知识,加强宣传,及时扩展业务,推出针对蜱螨、跳蚤、臭虫等防制业务,采用绿色环保的技术解决新问题,为人民健康做出更大贡献。


昵称:
内容:
验证码:
提交评论
评论一下